“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主席的这首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正是我最喜欢的诗作,趁着“读书会”的契机通读此书酣畅淋漓、醍醐灌顶!接下来我便将读后的所思、所想与在座各位分享一二。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北上抗日。
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领导,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失利走向胜利。而这漫漫长征路也便由此开启。
长征是一首悲壮的诗、一幅悲壮的画、一首悲壮豪迈的交响乐!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一个个小故事在书中诉说着。
书中详细描写了一些壮烈牺牲的红军战士,令我印象深刻:
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因担任后卫任务,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三十四师的战士几乎全部阵亡,师长负伤被俘。他在被国民党押送的途中忍着剧痛,撕开自己的腹部,拧断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死后居然还被军阀何键残忍地割下了头颅,悬挂在城门上,他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
在四渡赤水时牺牲的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三团二营的小卫生员龙思泉,他由于为当地的老百姓治病,没能赶上队伍而被当地的民团捉住后残忍杀害。当地的百姓悄悄地埋葬了这位小红军,并把他称为“红菩萨”。后来当地百姓只要有了疾病,都会到他的坟前烧香跪拜。这位小红军牺牲时刚满十八岁。
还有为了保护伤员身中十七枚弹片的贺子珍;为了保护毛主席牺牲的红军班长胡昌保;进入草地后没舍得吃一粒粮食,而被饿死的红三军团某部的炊事班钱班长……
通读时宛若身临其境,无不阵阵心酸,感动泪流。
震撼之余,我不禁反思,在那个前有雪山草地,后有精锐追兵,缺衣少粮,极度恶劣的环境下,先烈们是如何完成这看似不可思议的目标的?究竟靠的是什么?靠什么赢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那就是深信“只要跟党走,就有前途,就会胜利”的坚定信念。正是有了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红军将士才有了不怕流血牺牲,浴血奋战,无坚不摧,一往无前,战胜强大敌人的精神动力!正是这种精神动力,让先辈们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同时长征精神也是凝聚了太多、太多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学习借鉴到现实的工作中。如:审时度势,相机行事,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为了达成目标强大的纪律性,在长征途中每一位战士都是服从命令,遵守纪律,抱着“舍小我,为大家”的理念才能走出一支无往不胜的铁军!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作为身处和平年代的当代党员,我们是不是也应挑起时代的重担,把“长征精神”运用到我们现实的工作中去,迎难而上。今年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体旅游餐饮行业带来了重创,这就是一次时代的历练,宾馆上下全体一心,共克时艰,在服务上不懈怠,在工作中找突破,狠抓细节,拓宽思路,多方营销等,这就是刻进骨血的现代长征精神的体现。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征路,忆往昔:爬雪山,过草地;看今朝:创新、团结、提高核心竞争力。无不考验着每一个企业和个人,但是只要坚定目标,开拓创新,遇山开山,遇水越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终会胜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房务部:蒋文婉供稿)
|